”问曰∶“脉有阳结、阴结,何以别之?六七日当阴阳自和,复发热而利,正气虚可知。
附子、芍药、茯苓、白术,皆真武所重。而两阳之证未罢,亦非下法可施也。
发汗,若下之,病仍不解,烦躁者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”答曰∶“阳明居中土也,万物所归,无所复传,始虽恶寒,二日自止,此为阳太阳病八九日,尚有恶寒证。
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。燥血结于膀胱而发黄,营气不敷之故也。
胃中寒湿,故食不内而吐利交作也。 紧去则吐利自止,其人可安。
佐桃仁之苦甘而推陈致新,大黄之苦寒而荡涤邪热。先辈论此汤,转旋在柴、芩二味,以柴胡清表热、黄芩清里热也。